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小学语文抒情方法大全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抒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和记叙、议论、描写、说明同为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抒情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情感清晰,揣摩透彻

  直接抒情常常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热烈奔放的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是指作者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在不可自制时让自己的情绪倾泻而出。郭沫若的《天狗》,作者极度夸张了“天狗”那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不可遏制的彻底毁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满腔热情。

  深沉含蓄的直接抒情。如郁达夫的《怀鲁迅》中奔丧的一段“这不是寻常的奔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作者带着深沉的思索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抒情要真挚热烈。“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对所要歌颂和赞美的东西感受越深,所蓄积的感情才不能勉强,不能“为赋新诗强说愁”。只有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才会感染人,激励人。

  ②抒发的情感要生动、具体。“情随事生”,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感情的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人的情感也是在变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各有归类,又各有强弱层次,因而在抒情时,要避免概念化的、公式化的、呆板化的、空洞化的抒情。

  ③抒情要积极健康,人的情感健康。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写文章时,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健康进步的、使人振奋的情感来抒发。

  二、间接抒情:情感朦胧,理解迂曲

  间接抒情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来抒情。间接抒情可分咏物寓情、借景抒情、即事抒情等。

  (1)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己或抒情主人公因某种际遇而获得的强烈感受渗透到精心选取的景物中去,通过对景物的点染描绘,将主观感受显现出来。这样,虽然展现在读者前面的是一幅幅“自然景致”,但这景是缘于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之情而布的,因而也就多少失去了它的自然本性,而带上了主观色彩。看似写景,实为显情,以形成与所作人物、事件相谐的情绪氛围。

  (2)咏物寓情。通过对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事物的描绘来寄寓作者自己的感情。此法与“融情于物”有所相同,即都有要通过某种事物来抒情,但也有区别,此法重在“寓”,即所写事物应具有象征意义。其特点是只描写对象,一般不出现抒情性的语言,作者的感情完全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此法应注意:要抓住事物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征来写,从立意出发,有所选择取舍,使形象性和暗示性统一起来。

  (3)即事抒情。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随着事件的展开,不动声色地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渗透融会在叙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思考,这种融情于事的笔法就是即事抒情。由于不是专门的抒发和渲染,既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真实简练、含蓄蕴藉。

  此法要点是:①在题材的选择上应侧重选取“关情之事”,即生活中那些使自己激动不已、感慨良多的事,特别是那些蕴涵着真挚情思的动人细节。②语言是抒情成败的关键。即事抒情,既要把事情完整地陈述出来,又要将自己的情感融会其中,并在叙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像力和感爱,使他们参与到事件中,真切体味作者的深意,这就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善于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写成文情并茂的文章。

  间接抒情还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结合表现,或与直接抒情结合使用。

  间接抒情要注意以抒情为目的。借事传情/借理生情或借理喻情都是抒情的手段,如果情不胜物,那就本末倒置了。

  三、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溢景里

  情景交融指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情景妙合,水乳交融的抒情方法。它是借景抒情最为理想的艺术境界和效果,这种艺术境界和效果要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表现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景情结合。这种交融是了无痕迹的情与景会,水乳交融,相糅相衬。

  为了借景抒情,用景物赋予情感以形体,增强情感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家对自然景物在审美感受和形象描绘中,必须“以我观物”,融情于景,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成为作家“心灵的图画”。自然景物形象的多变化,人的境遇、审美能力、趣味的差异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决定了感触所生之情的多样性。俗云“年年岁岁有花开,岁岁年年花不同”。

  四、叙事出情:事里含情,情事相融

  叙事出情指通过叙事传达感情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情由事发,事为情之母体。为了使复杂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客观化,通过叙事抒情交代介绍感情产生、形成的因由、类别、强度,使感情有所依附。叙事出情,属间接抒情的重要一类,具有很好的抒情效果。事和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叙事性作品中,交代事件、描述情节是主要的,事件、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决定作品的布局结构,发布交代清楚其始末、过程,并要求有条不紊,符合顺序。

  五、咏物言志:物象鲜明,情感深沉

  咏物言志指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一客观景物有所感触,于是把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一景物之中,通过这一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能够取得可感触的效果;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可以起到动人心弦的作用。二者相融相会,相映生辉。文章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画面表现情志,而显得内容丰富、蕴含深远,使读者能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运用咏物言志法要注意:①要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和特征,给以逼真的描绘,使事物的内情与外形达到统一。②抒怀应紧扣外物,缘物生情,有感而发,不能架空抒怀、漫无边际或无病呻吟。③咏物是为了言志,言志有助于咏物,也就是说作者所选择的客观对象与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感情必须契合交融,在画面中注入激情,在文辞中潜含哲理,从而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教育

  2小学语文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指在作品中不用借托其他方式,直接表明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憎褒贬,这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的文章感情强烈,节奏明快,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李密的《陈情表》,《古文观止》评论它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情真意切的陈诉,不仅仅是作者对朝廷征召的委婉推辞,更是他至孝之情的由衷流露。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发对人、事、物的感情,而是或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变化来叙述,使读者从叙述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或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或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叙事抒情。主要特点是把思想感情融入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中,凭借感人或让人愤慨的事件抒发感情。对于这种叙事散文,叙事写人不是真正目的,抒情才是其要义。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睹物思人,这简短的两句交代中有多少悲伤蕴含其中啊!夫妻的恩爱历历如在眼前,植树的情景宛在昨日……真是言简意赅,感情抒发到了更好。

  2、写景抒情。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即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具有浓郁的主观情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郁达夫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抒发了作者向往、眷恋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涂抹上了主观色彩。

  3、状物抒情。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将情感曲折委婉地透露出来,使文章内涵深厚,情深意远。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从表面看,是对莲花的描写,是对莲花的热情赞美,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和牡丹而“独爱”莲花呢?原来作者是借咏莲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质,来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他笔下咏的是莲,实际上是含蓄地抒发对像莲一样品格的赞美。

  托物抒情,选择物象要准确,物与情之间应有某种共同之处,要抓住所咏对象的主要特征,不使人感到牵强附会。

  4、说理抒情。借说理抒情是指在写文章时把自己的某种情感融入到对事物或事理的议论和评价之中。它和一般的议论不同,不需要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只是用饱含情感的语句写出自己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判断和评价,以达到抒情的目的。此时,理因饱含情感而变得更为犀利,情因蕴含哲理而变得更为浓烈,所作之文更能动人以情,晓人以理,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文之美,正在于后两段的说理抒情:先借对生死问题的议论,表明自己的生死观,抒发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另外,抒情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抒情要健康、积极,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情感。

  2、抒情要真挚、实在。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信,就是真实。我们必须在写作中杜绝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3、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应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认真斟酌、选择抒情方式、方法,重视抒情技巧。

  4、抒情要充分利用修辞手法。学习修辞就是为了把文章写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不可不重视文采。

  5、抒情要句式灵活。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的选择,来强化文章的抒情效果。

  3小学语文抒情方法

  一、借景抒情

  这是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抒情方式。我们经常所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暗含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文章由此便显得含蓄而有韵味。

  比如写雪松林。“最温馨的时刻莫过于暮春的清晨。晨曦如一绺散乱的刘海,垂挂于峭拔的雪松巅,鲜艳了经冬历久沉淀的苍绿。几声清脆婉转的鸟鸣,瞬间令寂静的氛围活跃起来。它们忙着奔走呼告,用一种愉悦的耳语来为这儿命名――春之园。春风多情的绛唇吻开树下兰花待放的花蕾,纯白与墨绿融合,俨然中国画的古朴。蝴蝶儿忙着点数这林间蕴育了多少白色的芬芳。”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作者把自己欣喜、快乐的心情寄予在晨曦、鸟鸣、春风和蝴蝶之中,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心情开朗起来。

  二、描摹感人的细节抒情

  细节是最容易表现情感,也最容易打动读者的。很多时候,一个经典细节就会使文章出彩,使文章灿然一亮,给人留下深刻永久的印象。

  比如写母爱。一个同学这样写:一次,小姨买来七根香蕉,我剥了一根递给妈妈。妈妈说不喜欢吃。我吃香蕉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截在地上,沾了些灰。等我转身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却把掉在地上的香蕉捡起来用水冲洗后自己吃了。母亲说不爱吃香蕉,却吃女儿掉在地上的香蕉,无需任何说明,母爱和母亲的勤俭朴实便跃然纸上。

  又比如,一位同学写:我爸爸是海员,常年出海。有一天我和妈妈谈论爸爸,妈妈叫我别问得太多。然后,妈妈撇过头,狠狠地用毛线针捅那件织给爸爸的半成品毛衣。用针捅毛线衣,这个细节便充分地展示了母亲不满的情绪。好的细节肯定令人感动。

  三、挖掘象征性的动作抒情

  生活中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特定动作,往往能含蓄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因此,在作文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

  比如,一个同学这样写穿布鞋:回到家中,我将奶奶为我做的布鞋一双双整理好,坦然穿上,不再顾忌别人的目光。由不穿布鞋到坦然地穿上布鞋,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动作,一方面表达出接受了奶奶的爱,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出和虚荣绝裂的态度。

  又比如,一个同学将父亲苍老的身影比喻为弓,将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望比喻为箭。文章这样结尾:这弯弯的弓啊,我将使你射出的每一箭,都强劲有力,锐不可挡。作者借用射箭这一动作,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不辜负父亲希望的决心,含蓄而有意味。

  动作有了象征意味,文彩和情感便浮现于字里行间。

  四、锤炼精妙的语言抒情

  精妙的语言,不仅能准确地传递思想,形象地再现画面,也能很好地表达情感。

  比如,锤炼有启发意义的句子。一位同学叙述母亲细心地收藏了她10多年来用过的手帕,对每一方手帕的故事都津津乐道。她很不理解母亲为何能记得如此琐碎的事,而自己却大多遗忘了。最后,她终于明白:“因为爱着,所以记得。”这一句,看似戛然而止,实质所有的感情都于此奔涌而出,不仅高度概括了母亲慈爱的情感,而且还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刻而生动。

  4小学语文抒情方法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表达技巧之一。生活中的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都可以成为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物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彩,两者浑然一体。历年高考中,对此考查也颇多。1995年全国高考题考查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D选项认为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该选项错就错在对借景抒情这一特点没有把握好。2004年高考上海卷则明确要求考生“就诗歌中画线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8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同学们在学习此类技巧时,关键是要首先理解景物的特点,然后批文入情。如下面这首词: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同学们只有抓住景物幽淡闲远的特点,才能从景物的描写中体会词人感人肺腑的真情实感。

  二、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中抒发情感,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的联系与区别:二者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比较直接,读完诗,见“景”又见“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景物让人直接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悲秋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不正面着一个字,读完诗,见“景”不见“情”,但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寄寓在眼前的自然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宋祈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水仙子》词):一团乌云布满天空,月色朦胧。恰在此时,一阵清风吹过,刹那间云开月出,花儿为清风吹动,于月光的清辉中翩翩起舞,在孤寂中与影子作伴。通过景物来烘托诗人伤春亦复自伤的心境,极富空灵之美。

  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隐含;意,心愿,愿望。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一诗。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等。诗歌鉴赏方面的文章,使用“托物言志”说法的多。

  托物寓意,“意”更隐含些。如苏轼《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娥眉。只从昨夜十分明,渐觉冰轮出海迟。”后两句诗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满即缺之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绪。称月为“冰轮”,表现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也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大概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读这样的托物寓意的诗,是需要对诗人的身世、经历乃至创作风格有相当的了解的,否则很难把握其隐含之意。

  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意愿。如唐代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饮吸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作者在诗歌中真正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名声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托福,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和打击的不平心境。

  四、借事抒情

  古典诗歌除借助物、景来抒情外,往往还借助一些“事”(即古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我们前面讲到的“折柳、折梅、吹笛”等也可以理解为借事抒情.此外,古人写离情别绪,往往还借助“登楼、登高、凭栏、捣衣”等事来完成。例如:

  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唐·王昌龄《闺愁》)

  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顾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宋·柳永《八声甘州》下片)

  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的贾谊召回,不去问国家大事,却问鬼神之事的荒.唐可笑。嘲讽了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归来兮,山中兮不可留!”诗人的体会恰恰相反,他觉得比朝廷好,纯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又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


小学语文抒情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写作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2.小学语文抒情类文章教学方法

3.小学语文常见表达方法有哪些

4.小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5.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6.小学语文写景的方法有哪些

7.小学语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8.小学语文句子赏析方法有哪些

9.小学语文常用的描写方法总结

849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