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首页 > 学习 > 初中 > 初三 >

最新目送读书心得5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目送》收录的七十三篇散文,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

  目送读后感1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题记

  所谓“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箱地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真正的“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目送向我们叙述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她目送着她的儿子一天天地长大,成熟,甚至叛逆,嫌弃她;而作为一个女儿,她也目送着她的母亲一天天地变老,变得不认识她,目送着她的父亲燃烧在殡仪馆中;同时,作为一个“人”,她还目送着世间的一切,应该说是发生在她身边的一切,目送着......

  目送中,让我记忆最深刻是菊花。

  菊花中主要写了一次,菊花的上司中风了,而他的“妻子”决定就让他保持着植物人的样子,菊花看到了这一幕,于是告诉了与她分居的丈夫,再次说要和他签离婚协议书,可她丈夫还是不愿意。回了一句: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不能理解大人们明明不相爱,为何为了个人利益要在一起,不能理解为何要为了个人利益而去“谋杀”一个人的自由,而又为何明明在一起了,确又要因为某件事而分开。我明白世界很残酷,社会很残忍,也明白互利的“爱情”比没有互利的关系的爱情要持久。

  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为什么要把人变成这样呢?这不就跟封建社会的风气是一样的吗,甚至比封建社会还要差,因为封建社会的女子们攀附的都是朝廷中被皇上重用的大臣,而如今,这样有权有势的人物太多了,所以现在的社会也染上了那种攀附权贵的趋势,仿佛是什么事情,用钱都能解决,但并不是这样的。

  而合上书,想着《目送》中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回想我的十二个春秋我见过的背影:当我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时候,也曾朦胧着泪眼一次次地回头注视父母离开的背影,那时的他们手牵着手爸爸强壮,妈妈瘦小,也常时不时地回头向我挥手。上小学时,我也曾在校车上看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目光,如今,步入初中,每次进校门,都会头也不回地奔向教室。回家后,也不常跟他们说话。

  这时,我突然感觉到我的父母也许跟龙应台的感受一样。

  以前总是不理解亲人的目送中的深意,但每当我发现父母渐渐老去时,才有那么一丝的不舍,我们总说自己已经长大,可是我们给亲人们做过些什么呢?我们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目送吗?

  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不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爱,也许有一天,你想目送着他们离开都无法完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是什么?不过就是我们多留在他们身边,多和他们聊聊天?所以要多多珍惜和他们一起的时光,因为你会发现,你和他们的相处会越来越少,你们的共同话题也会日益减少,所以,好好珍惜爱你的人。

  这就是真实的目送,我从这白纸黑字中读出的目送。

  让我们留给亲人的不再是那么多的背影,而是笑脸,好吗?

  目送读后感2

  寒冬,冰冷的北风呼啸着,退休在家的外公来我家帮忙做晚饭。

  我的外公曾是军人,看到照片上的他,年轻时那飒爽的英姿,爽朗且坚定的笑容,以及强健的体魄,不禁对他产生几分敬佩之意。

  晚年的他喜爱抽烟,因而有了一口黑黑的牙齿,但却丝毫不影响他笑起来的那一份亲和力。外公做菜水平一般,可当我看着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丝丝专注的神情,目光紧紧盯着饭菜,霎时间觉得饭菜的味道已然不重要了,就算是烧焦了我也愿意入口,那是他的一番心意。当我夸奖他的饭菜味道好的时候,他会天真地大笑起来,露出黑黑的牙齿,满脸的皱纹愈发深邃,却未曾影响他的开心,仿佛是一个得到了老师夸奖的学生。

  天色很快暗淡下来,尤其是冬天。外公要回家了。外公在门口依依不舍地与我分别,可脸上却挂着笑容。是幸福?是满足?还是留恋?在楼梯间那昏暗的灯光下,我忽然有些看不分明。

  外公又瘦又小的背影在楼梯间缓缓地挪动着。他的腿曾经骨折过。未曾打扫的楼梯扶手显得肮脏而破旧,可他却不得不伸手紧紧抓住。一个阶梯要分成两步走,一步,一步,又一步……只有一层的楼梯,但外公走起来是显得那么艰难,仿佛要用尽用身的力气,这可是受过伤的腿啊!我不禁鼻子一酸,眼角微微有点湿润。刚准备上前去扶他,他却回过头来,发现我还站在门口。

  “快回去吧!大冬天的可别着凉了!”他仍是笑着对我说。那你呢,你穿得也不多,还要在这夜晚的刺骨寒风中行走、等车。于是我下意识地回应到:“外公你坐出租车吧,公交车太慢了!”虽然我知道他是无论如何舍不得坐出租车的——年轻时候的他节省惯了吧。他已走到楼梯的尽头,听到我的话,依然笑着,朝我摆摆手。这次隔得远,可我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是幸福而快乐的笑,也许这份笑容包含着欣慰,欣慰他的小外孙女懂事了,懂得心疼外公了。

  本以为外公的体质一如从前那般硬朗,却未曾想岁月磨人,谁也躲不过时光流逝所带来的一切,更何况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呢!目送着他的身影在夜色寒风中一瘸一拐,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拐角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有一日,我将目送身边亲人的远去,恍若隔世,凝望,在那拐角处……

  目送读后感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作者写的让我永难忘怀一句话。但这短短的一句话里,又包含着多少,让作者流泪,难过的辛酸故事呢?作者对亲情,友情又是怎么诠释的呢?在这本书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目送》就好像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由68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组成,在这几十篇的散文里,作者写了对逝世的父亲的不舍,对日益苍老的母亲的心疼,对执意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无助,对昔日挚友的牵挂……

  对于父母,无疑是作者的羁绊,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细心的照料我们,直到我们长大,而他们所留下的,只有一头银发,和流失的岁月。

  作者一直细致入微的照料她的父亲,直到父亲疾病缠身,最终逝世。这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作者眼睁睁地目送着自己的亲人一步一步的走向时间的尽头,而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的陪着他,走过他人生的最后这段路。这就是无常的人生啊!但是作者,并不后悔,恐惧,或是逃避,而是从容面对。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对于自己的孩子,是作者除父母之外,又一个重要的羁绊,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孩子出国留学,这期间,作者早已将孩子,归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离开。但是,孩子总是一味地想离开她,而作者只能选择,放手。

  对于朋友,作者想起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同伴,形影不离的挚友,志同道合的知音,但是,时间早已为他们染上了白发,画上了皱纹,有些,已经成了照片里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谁也不能保证可以和你一起共同老去,面对死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依然会彼此凝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她所经历的,无论是,失败和脆弱或是失落和放手,这些都包含着作者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种真情的流露,不禁使我潸然泪下……

  在这条宽阔无边的生命长跑中,也许我们会经历很多很多,让你流泪,让你欢笑的事,伴随着获得与失去,但是到了最后的终点,你会发现,时间早已将过往的泪水风干,将伤口愈合,当我们从回忆的缠绵迷宫抽身而出,会发现人生也就是目送别人,和被别人目送着渐行渐远罢……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读后感4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

  《目送》告诉我,要真正的注视一切,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里;感悟到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与“舍”,一种刻苦铭心的痛;领会到人生心灵旅程里最大的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

  在《目送》这本书中亦写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遭遇过的脆弱和失败,心痛和寂寞,失落和放手。平淡之事,常人之情,在龙应台的笔下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代序——你来看此花时所写,整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每个人,来到‘花’前,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得到不一样的‘明白’”。

  正如书中所诉,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在一人走的路上,你只能是对时光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放下书,闭上眼睛,并未完全读完七十三篇散文,却知道:如《目送》所述,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

  目送读后感5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别离”,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绵长的目送,以及转身的怅然。

  从前母亲与我不习惯相互陪伴,每次假期回家,她要么忙碌着,要么得空能坐下来陪我坐坐说说话的时候,她宁愿到邻居家去闲聊或者打牌。母亲与我也不习惯互送,从小到大外出上学她从不曾送。而她每次来武汉,我总是安排好行程告诉她怎么坐车然后自己去上班她坐车回家。然而有了孩子后,这些却开始发生变化,每次离家母亲在车窗镜里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每次相聚母亲絮絮叨叨说不完的七大姑八大婆和街坊邻里的八卦,有时候甚至嫌她重复的啰嗦让她去打牌都不去,起初我以为是为了孩子,后来我发现原来是她老了。

  是的,母亲老了,越来越像记忆中的外婆,头发花白,每一次在离开时的村口看着我,走了很远还在身后喊,要听爸妈的话路上要小心。外婆这样送母亲离家,也这样送我们每一个做客的孙辈,年复一年。我体会不到老人久久站在那里,我们从来不回头,母亲兴许回头去说回去吧别送了的情景。如果说父母之爱是为了别离,那么这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便把别离的滋味尝了透。

  而怀中稚子,不曾离开半步,时时刻刻都粘着妈妈,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连断奶和上幼儿园这两次本该初尝父母之别离滋味的时刻,我都没有机会感知。感谢生活和孜孜不倦的自己,让这番滋味自觉的推迟到孩子的小学阶段。有一天我也会习惯送他一次又一次,而他不回头也不给我拥抱,任我原地惆怅。那又如何?生命,原就是一种延续,一场轮回,于是有了这亲子间对父母恩的感知和对子女情的感触。我们或许在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是粗糙不精致的,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或许并不是她们想要的。但是,无论是为别离还是为相聚,就像隐瞒不了的咳嗽和贫穷,爱是从来掩饰不了光芒的。

  春风十里,总不及你,不及你送别离时,微噙的泪光;也不及你,不及你依赖的目光里,稚嫩的期许。

相关文章:

1.有关《目送》读后感6篇

2.关于《目送》读后感6篇

3.龙应台《目送》读后感5篇

4.关于《目送》读后感800字6篇

5.龙应台散文集《目送》读后感5篇

6.关于《目送》读后感500字7篇

7.关于《目送》读后感1000字5篇

20645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