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_如何学好高二历史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_如何学好高二历史呢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学习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所和工具,营造安静、舒适、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

高二历史实用学习方法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如何学好高二历史呢

 1、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

理解知识,一是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

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片鸦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

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详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

2、表格、地图和文献资料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地图掌握注意两点,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二是对图中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

文献资料是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

对教材文献资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3、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学习的重点,可作浏览式掌握,

总之,上述几种教材知识,学习时即要有轻重缓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点,不可偏废。

总之,要记住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扩大阅读面,注意将理论与史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如何高效学习高二历史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

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

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好学校,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

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

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高二历史优秀学习方法

一、线索与整合,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或几个大的线索,这需要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二、进行大整合。打破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限制,打破必修与选修的界限,要搞总体史教学。

1.时间与效率

有的同学说已经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首先同学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中考考查的方式与能力要求的不同,我们即将应对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高考历史考什么?高考历史学科不仅明确要求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时间,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点,掌握它们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必须要有时间保证。如何有效果,我觉得应该坚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要点。具体地说,每天用于记忆历史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当天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为基本标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提高。

2.记忆与遗忘

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历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遗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丢掉课本后头脑中出现空白。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生理学知识,一定的遗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确的告诉学生,很多知识你并没有遗忘,而是储存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调动这些知识。

同时指出,在投入时间的时候,要避免一种想法,那就是别希望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把一个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许对于容量少、难度低的初中学习和高一、高二的阶段性学习还能勉强应付,对于高三历史学习来说,一定要避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每天记忆的同时,每隔三天左右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后面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投入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

3.掌握与应用

有的同学课本知识很熟悉甚至整个章节的知识都能够背诵,课堂老师授课也能够接受,单元知识考查的时候也能够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大考时却分数不理想。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尤其是平时很是用功的同学中较为常见。

高二历史常用学习方法

一、瞎胡闹式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

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以上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42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再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以上口诀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则在1949年召开。

大黄蜂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瞎胡闹精神,调侃精神,你要逗知识们玩儿,而不是正儿八经地和它们相处。很多口诀你都可以自己编,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反正我就是要逗你玩儿 。

二、对照式

1、古今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年。

2、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赶紧开始整理和总结吧! fighting!

三、间隔式

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常用的间隔法有隔一法、隔二法、隔十法、隔100法。

1、隔一法

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2、隔二法

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二次革命是19,护国运动是19,护法运动是19,都是间隔两年。

3、隔十法

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

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

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

19《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只要愿意花点时间总结,间隔法是非常棒的一种记忆方法。

四、列表式

1、分类列表法

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填入,可加强记忆。

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

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可从上下对应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2、历史大事年表

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

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五、联想式

1、巧合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战国初,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解体。多么巧!

还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在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后来者居上,进入近代,西欧比中国反而提前了200年。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

2、参考物联想法

要学生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的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

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

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

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 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72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21170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