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侧重于考验记忆类的知识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地图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类型
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气候图、人口图、历史地图、卫星影像等等。
3.地图的作用:
旅行、航海、军事、工程建设、学习等
4、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方向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判断方向常用的三种方法区域地理复习提纲指向标定法——在有方向标的地方地图上,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看箭头指的方向)。 一般定向法——一般的地图的方向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
6、比例尺的计算
① 已知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
③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7、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8、比例尺的大小
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100000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1000000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9、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a、当图幅大小相同时
b、实地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10、比例尺的缩放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原比例尺×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原比例尺缩小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11、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线)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等高线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平原地形;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丘陵地形;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之差即H相=H甲-H乙
有关陡崖的高度计算
陡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中,值为y,最小值为x,等高距为h。则: x-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x y≤顶部绝对高度(海拔)
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陡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n-1)?h≤相对高度<(n+1)?h
判断坡度大小:
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不同幅图: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大小
赤道半径: 6378 千米 极半径: 6357 千米 均半径: 6371 千米 赤道周长: 4万 千米
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
特殊纬线
0°: 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 低中纬度分界线。
60°: 高中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 90°: 南北极点。
23°26′: 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66°34′: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特殊经线
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高考地理地图考点复习提纲: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理坐标
确定与书写地理坐标 ( 纬度°N/S,经度°W/E ) 计算某地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
(2)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东西南北
①位于同一纬线或经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A、位于同一纬线上两地判断东西方向
⑴两比较地点同在东经
⑵两比较地点同在西经
⑶两比较地点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当经度差小于或大于180°时)
B、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判断南北方向: 根据纬度的分布规律
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范围大小 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弧长约是111 km。
2.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 km;任一纬线(纬度为φ)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cosφ)km。
3.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4)两地间最近航线的问题 ①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 a、两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 b、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②若两地间的经度差不等于180°
a、若E位于F的东方
从E到F的最短距离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若G位于H的西方
从G到H的最短距离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提纲 相关文章:
1.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提纲
2.高考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3.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4.高考地理复习规划及考试重点整理
5.小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6.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7.高中地理考点整理归纳
8.高考地理10种必背大题与9大知识点
9.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
10.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高三地理选修的知识点概括整理
下一篇: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