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应先学会审题,写作才有方向,要知道跑题离题的作文一般就是不及格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希望大家喜欢!
【审题训练一】
在山东聊城的一所公立小学中,一二年级却取消了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这项大胆的改革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立意提示:
运用抓关键词法
1.大胆的改革:胆识(勇敢)、改革(创新、变通)
2.适合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择、尊重客观规律
【审题训练二】
森林中的迎新联欢又要开始了。
动物们都在紧张的准备着,天鹅、孔雀还是舞蹈,百灵、画眉自然还是美妙的歌声,只有狐狸犹豫不决,他想到天鹅、百灵等的节目虽好,只是太传统了,自己要时尚一些,狐狸绞尽脑汁,在节目中加进许多新的元素。
演出结束后,狐狸很郁闷,掌声最热烈的竟然还是天鹅、孔雀,百灵、画眉的节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运用由果溯因法
1.全面理解:传统经典和时尚创新的关系。
2.辩证而论:时尚创新不是否定传统经典,创新应建立在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上。
3.单一方面:可以肯定传统经典的但不能从狐狸的角度赞美创新时尚。
【审题训练三】
栋笃笑是一种介于相声、脱口秀的表演形式。钟永明是全职的栋笃笑艺人,多年来坚持用传统的说的方式讲述故事,但知音寥寥。现在,钟永明渴望获得听众的理解和支持,让自己把艺术梦想坚持下去。
萧桦坚也热衷于栋笃笑表演。他表演时不光会说,还有大量的唱。他请国内顶尖乐人作曲编曲,请最好的工作室录音混音,他的表演广受听众喜爱。听众的掌声令他信心倍增。现在,他正在策划新的节目。
立意提示:
(一)运用同中求异即对比法
创新,最好的传承方式
(二)运用抓关键句法:
1.辩证分析:如何继承传统
2.单向立意:
(1)在传承的路上需要一种勇敢坚守的精神
(2)创新发展也是一种继承方式
【变通中体会审题立意之妙】(删掉一句话,立意有变化)
栋笃笑是一种介于相声、脱口秀的表演形式。钟永明是全职的栋笃笑艺人,多年来坚持用传统的说的方式讲述故事,但知音寥寥。
萧桦坚也热衷于栋笃笑表演。他表演时不光会说,还有大量的唱。他请国内顶尖乐人作曲编曲,请最好的工作室录音混音,他的栋笃笑表演广受听众喜爱。现在,他正在策划新的节目。
立意提示:
对比中得出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唯有创新才能发展、进步
【审题训练四】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抓关键句子
1.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经典最有价值,经久不衰,应该传承可读
2. 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
但经典在当下死活读不下去,缺少可读性或读者不喜欢读
3.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
通俗文学或网络阅读方式更受欢迎
4.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探究原因:经典落后?阅读方式过时?
注意出题者的倾向性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
经典最有价值,经久不衰,应该传承可读
迎合当下的主流思想
提倡读书,读经典(读圣贤经典做少年君子、杨绛先生好读书基金)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面对客观现状
经典为何不受欢迎,通俗或网络阅读方式受欢迎有其必然因素
经典需要继承更要发展
让当下的通俗作品成为经典,网络作品讲求高质量
最佳立意:
1.提倡读经典
2.探究经典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力求全面)
3.揭示通俗作品及网络阅读方式的弊端
4.辩证而论(一分为二)经典的弊端和价值、通俗的弊端和价值
5.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典和通俗作品
思维路径
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昨天、今天、明天)
逻辑关系:本质原因、分析问题(特点现状或利弊)、解决问题(提出方法、呼吁倡导)
在欣赏中借鉴在修改中提升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题目有问题,没有融入经典话题)
1.中国四大名著及《瓦尔登湖》《百年孤独》等外国名著都位列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众人不得不怀疑,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在变小吗,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呢?但在我看来,二者似乎都不是。只是这个结果不足为怪。
2.所谓的经典,是历史挑选的有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下创作的,都是作者围绕着自身的感受和精神写出来的。
3.因为作者把个人的真实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那时期人们情感和思想上的需求,并且也起到了释放内心、安放灵魂的作用,所以被后人称之为经典。
(以上文字,可见习作者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加分段落)
4.如此说来,我想问,我们的这个社会是总处于某部经典作者生活的环境的吗?是一成不变的吗?社会上的人是永恒的吗?答案显而易见。
(设置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增强可读性)
5.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总是毫无改变的去遵循一切。但我们也必须要牢记那些人使用于当下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鲁迅拿来主义的观点对待经典,非常准确)
6.更何况,如今的社会刮起了浮躁之风,每个人都为了名与利奔波忙碌,读书的时间甚少。那些经典之作创作本就是作者用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时间创作的,文化积淀很深厚。我们要品读经典之作,需要时间的保证和内心的沉静。由此看来,这种要求与时下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而那些网络小说等通俗文学正好符合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无论在哪,掏出手机进行碎片式阅读,岂不快哉
(进而分析通俗和网络小说受宠之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谨)
7.所以,经典文学并没有落后,而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与经典脱节。
(这一段的所以,经典文学并没有落后和上文论证自相矛盾了)
8.脱节与落后含义有所不同,落后是一种内在的后退,而脱节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落后,内在的精神仍在。
(其实是差不多的,没必要论证二者区别)
9.总而言之,各国的经典都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现在只不过是和当时的社会不太合拍,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丢掉经典。
(忘了论证的初衷,正反方的角色定位模糊,举棋不定,左右摇摆,自己把自己绕晕啦)
10.如果我们想要使经典再次风靡神州大地,再次让经典进入华夏子孙的心中,就请试着去改变经典的存在形式,保留住经典的核心,让经典追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和时代的脉同跳动!
(单看这一段是非常精彩准确的,但和紧承的上文是矛盾的。此段内容和16段是一脉相承的,写经典有问题需要发展创新。7---9段属于中途易辙了,写经典并没有问题,是人出现了问题。)
中国的四大名著位居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之首。材料中这个信息着实令人尴尬,瞠目结舌惊诧莫名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背后的深意和问题。
社会在发展,经典需要与时俱进,这是不争的事实。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我想于人类生活也该同理,抱残守缺固守陈旧必遭冷遇,甚或不可阻遏的中断,无可挽回的消逝。
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促使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国学热应运而生。
文化的典型载体当属记录孔孟思想的儒家经典,比如四书五经等。于是,我们在世界各地陆续兴办了孔子学院,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解读国学传承经典文化的综艺节目也应运而生。
年轻一辈的我们确实有责任顺应这股国学传承热,广泛阅读经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学习中华美德,培育高尚的价值观,以便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
所谓经典,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作者呕心沥血、苦心孤诣的创作。不仅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更该是反映现实、鞭挞罪恶、颂扬仁善的。所以材料中说是经过历史挑选的最有价值的书,这话一点没错,我们理应继承。但这里有个修饰限制语历史挑选的,我们不得不关注。
文以载道者,道应该是思想道理,但这思想道理是放之四海流传万世而皆准的吗?我想未必是吧。所谓知人论世,作家是有生卒年月的,这种局限性必然影响到道的适应能力。
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有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我想今天的我们对待经典的态度也当如此---切实如需,而非生搬硬套,全部拿来。
总而言之,经典是反映当时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迷失自我,滥用经典。
如果我们想要使经典再次风靡神州大地,再次让经典进入华夏子孙的心中,就请试着去改变经典的存在形式,保留住经典的核心价值和高贵的精神内涵。让创新后的经典紧跟时代步伐,和着新世纪的节拍,唱响时代主旋律,谱写发展新华章。
高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相关文章:
★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重点是审题
★ 高考作文审题指导
★ 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审题训练集锦
★ 高考作文审题关键找出核心立意
★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10种方法
★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正确审题
★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
★ 高考材料作文辅导
★ 高考作文题立意解析
上一篇:高三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大全
下一篇:世界名著最经典的100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