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首页 > 学习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分析线索范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高一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带着思考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分析线索范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历史分析线索范围

一、知识结构化。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块。其次,各大块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再次,各部分又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奴隶社会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强盛、瓦解四部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也有它固有的结构,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象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如此。

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形成了“知识之树”,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这样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做到高屋建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此,指导学生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二、内容线索化。

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

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

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从高考试卷来看,每一道问答题实际上至少包含着一条细线索,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学生理清线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答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史实混乱。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

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这可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侵华、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国共关系。这样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

无论采用何种线索复习,都要求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理出线索仅仅是引导学生探堂入室的第一步,而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串组成篇,则应在教师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这样一个师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来完成。

三、理论系统化。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年代顺序,具体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能力要求的第8条也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理论性较强的问答题、材料题,甚至理论性较强的选择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史论结合,寓论于史,既是平时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一历史复习中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如果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力的提高就无从着手。而这些基本理论往往是教材中的隐性内容,容易为教师所忽视。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逐步对教材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强化训练。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

二.要学会发现问题

对于历史课本内容,同学们一般都能看懂。“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这些才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呢?比方说: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事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它的作用和影响可能就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评价历史事物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就叫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法。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呢?通俗地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许多历史事物往往既具有进步之处,同时又具有不足地方,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全面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评价。

有的同学学历史时就像学语文和外语一样,大声地朗读,扯着嗓子拼命地吼,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不需要发出声音。历史需要反思,需要冷静地思考,历史是无声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一历史分析线索范围相关文章:

★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解题思路方法

★ 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高一必修易错点汇总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 高中历史解题思路与复习方法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方法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20951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