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首页 > 学习 > 小学 > 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7、和差问题(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笔算乘法

1、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4、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① 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②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1、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长 = 周长÷2-宽,或者:(周长-长×2)÷2= 宽,宽 = 周长÷2-长,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5、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3、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4、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5、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6、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不加前缀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去掉前缀。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 =12个月,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周=7天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4、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5、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6、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7、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9、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

★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

1964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