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文网文库范文大全网!本站转让,联系QQ:168657525
首页 > 学习 > 小学 > 三年级 >

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精选5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精选5篇)

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那么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技巧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仅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数学辅导技巧

数形结合,明确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直观图是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巧用数形结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明确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材第45页的思考题,只让三年级学生靠多读几遍题来理解题意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学生认真审题初试画图时,教师应适当指引画图方法:首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谁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又该怎样画?你是怎么想到要画4份小芳年龄长的线段表示妈妈的年龄的?图中哪一部分表示的是“妈妈比小芳大27岁”?在学生完成线段图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述说线段图每一部分的意思,以突现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分析和思考。

接下来再放手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妈妈比小芳大27岁相当于小芳年龄的3倍),探索出解题思路。在集体反馈时,着重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及时反问:“妈妈比小芳大27岁”在线段图中指的是哪一部分?相当于几个小芳的年龄?算出妈妈和小芳的年龄后,还应组织学生反思验证:36÷9=4,36-9=27(岁),看看算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两人的年龄差及其倍数关系,分别求出两人的年龄,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分析与推理能力。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有时候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分散题目中的难点,突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升灵活解题的能力,有效发展思维的灵动性与敏捷性。

列举分析,发现规律

教材第85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湖滨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在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的。学生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看法,即以班级学生为例(假如一个学生看作一棵树的话),前后同学之间间隔的长度就是5米,学生身临其境,不难理解。教师以此为素材,启发学生思考: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之间是1个5米,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3棵树之间有几个5米呢?到第4棵树之间呢?到第5棵、第6棵、……第10棵树之间相距几个5米呢?猜一猜,从第1棵树到第100棵树之间相距多少个5米呢?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列表板书(如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树的棵数与之间间隔几个5米的关系,从而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即:间隔的个数比树的棵数少1个。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运用规律思考: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树究竟跑了多少个5米?发现解题的关键。学生在列举分析——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逐层的提升与发展,经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几个层次的剖析与探讨,学生的思维愈发活跃,解题思路逐渐清晰,问题慢慢便迎刃而解了。让学生经历列举分析的解题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今后学习相关“找规律”的知识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如何辅导

一、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个别的孩子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所以,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后进生辅导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是既会教学又会辅导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学习。课后辅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在教学要求上, “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课堂教学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绳,立足于每个学生学好课本的知识,适时的加以拓展,在课堂提问、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基础,注重思维能力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

4.在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安排上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6.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更深、更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针对儿童好奇好胜的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评选 “数学天才”,“数学无敌”,“作业书写十佳选手”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鼓励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后进学生,让他们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本学年有学生7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该班数学成绩居学区下游水平。该班学习风气不好,有一半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计算能力差,作业拖拉,书写粗心。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二、学困生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心理因素

1、学习困难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如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对边都相等”这句话是否正确,学习困难生就往往容易判定此题是错的,他们的原因是正方形不是对边相等,而是四条边都相等,因此可见他们没有将两种平面图形之间的知识结构与联系理清。

2、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常在解答复杂应用题时,注意力不能随情节、条件、数量关系的变化而转移,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3、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在人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4、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5、意志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二)教师因素

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关,而且与学校原因也有密切关系。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

3、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困难生漠视,会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困难生被其他同学拒绝的明显偏多。

三、转化策略:

数学学习“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要及时谈心,针对性地消除自卑,放下包袱,有信心赶上别人。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

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审美情操,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游戏活动优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量多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通过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极大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实践活动是意志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儿童的意志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进行创造的故事。

4、“学困生”按小组分编,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合作中有所发展,优帮差,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共同教育工作

做好“学困生”家访工作,结合家长督促差生全面提高。四、预期目标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本学年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这四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养成、作业能够细心、按时完成方面都要有一个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要有很大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于这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的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19659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