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科生来说,文综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去记忆、总结。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的技巧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重点,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做过高考练习的同学都知道,高考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高考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好高二历史的方法有哪些
一、正确认识历史
1.什么是“历史”?
(1)、过去发生的事→客观性
如我们常说的 “以史为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等等,这里的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的,是不能再改变了的。所以,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实在的历史”。
(2)、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主观性
比如培根的名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这里的“史”就是历史著述的意思。著名学者王学典称之为“描述的历史”,“描述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主观性。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但能不能真正成为历史,还要取决于后人如何记录。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都有其主观性,因为它都是人所记录的。既然是人所记录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历史事实没有改变,但是记录的人变了,记录的观念变了,记录的手段变了,历史重心就会发生转移。
总之,历史作为过去的事具有客观性,作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又具有主观性。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却永远不能达到历史真相。
2.什么是“历史学”?
材料: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提出“历史学本身就包含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个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个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或诠释。”
(1)“历史学”的含义:对过去事件的研究。
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是同一个词:History。根据第四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对;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吴泽先生在其主编的《史学概论》一书“绪论”中,给史学确定的定义是:“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2)“历史学”的原则
①史学目的:追求真实和真相——价值中立,客观公正。
古罗马人卢基阿努斯《论撰史》所表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要点如次,文中“历史”是“史有二义”中的“历史学”之义:“历史家的首要任务是如实叙述。”“历史必须努力尽它的本分,那就是写出真实。”“历史则惟恐混淆是非,歪曲真相。历史有如气管,据医生说,气管不能容忍一点点食物进去的。”“历史如果是夸夸其谈,就连欣赏的价值也没有了。”“历史家的气质不能不有一点诗人的风度,历史正如诗歌一样,是需要运用一些高昂脱俗的调子的。”“历史是可以歌颂的,但是歌颂要安于本分,要用得恰当,不要使读者讨厌。”
古代中国史学发达,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明中断的国家。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即据实直书,不隐恶,不溢美,将历史事实真实的记录下来,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为使史官能够据实直书,中国古代还形成了君主不观当代国史的制度。
②历史研究的依据在于证据(史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孤证不立。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杨奎松说: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证据(史料)。胡适讲: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写论文要尽可能做到“无一字无出处”。原因就在于历史研究就像警察破案一样,必须掌握足够的证据,像拼图一样,使各种证据相互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因为是凭证据说话,因此,研究历史的能力高低拼的就是一个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和论证证据关系的能力,而不是看你能提出怎样新鲜的观点。——摘自2012年4月27日《南方周末》所刊《如何读懂我们的历史》
③史学评论: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时空观念、存在就是合理。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发生在其特写的历史时空。我们分析这些人或事时,就必须要首先站在这个历史时空上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比如,有人批评霍去病北击匈奴不利于民族团结、认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就是违反了历史主义的原则。这些人是站在今天的历史阶段、今天的角度去评价古人,如果这样研究历史的话,那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④史学观点:凡是人们相信的历史,都有修正的可能。
科学的基本原则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在史学中,几乎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是有争议的,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以为某种观点一定就绝对是对的或错误的。
高二学好历史的妙方法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好笔记,善于总结。
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记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把与整个历史时间有关的因素都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化知识。
7.科学地应对历史考试。在中学学习期间,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识点,而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既要记住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重要知识点,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相关文章:
★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的几个技巧
★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的技巧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 高二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二历史的高效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的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
★ 2020年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推荐和学习技巧
★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与历史学习的几个技巧
上一篇:中国历史典故10篇